巴黎的藝術之丘 | 蒙馬特 Montmartre
任何造訪巴黎的旅人,必定會注意到市區北方、山頂有座潔白教堂的山丘,這座山丘便是蒙馬特。蒙馬特除了聖心堂這個顯眼的地標外,近代也以藝術家聚集而擁有不同於市區的氛圍。天生的藝術底蘊再佐以幾部電影帶動的浪潮,讓這座巴黎之丘成為旅人的必訪之地。
蒙馬特其實是此地的音譯,意譯則為烈士山(或殉道者山),這位殉道者便是大名鼎鼎的聖丹尼 (Sainte Denis)。這位天主教的主教因為在當時羅馬統治的蒙馬特傳教,而在山頂被羅馬人斬首。根據傳說,聖丹尼的軀體捧起了自己的首級,走到今日impasse Girardon一帶,才倒地而亡。蒙馬特也從原名戰神山Mont de Mars,改為烈士山Mont des Martyrs。
因為是巴黎市區的高地,蒙馬特自然也是戰略要地,若要攻下巴黎,必要先佔領蒙馬特。十九世紀時,俄軍在巴黎戰役時,就曾經佔領蒙馬特,並架設火砲利用高度優勢砲轟巴黎市區。戰役最後由普奧俄組成的第六反法聯盟獲勝,迫使拿破崙退位並且將其流放。
此外,法軍血腥鎮壓巴黎公社的戰役也是在蒙馬特發生。也是在普法戰爭失敗與巴黎公社鎮壓的背景下,潔白的聖心堂以贖罪教堂的形式開始興建,是許多重要歷史的發生地。
儘管這樣沈重的氛圍,十九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初期,由於較為低廉的房租,蒙馬特成為藝術家聚集的熱點,許多著名的藝術家如莫內、雷諾瓦、畢卡索、馬諦斯與梵谷,作曲家 Eric Satie 等都曾在這裡居住與工作過。作為眾多傑出的靈魂聚集地與名作產地的蒙馬特,今日也引來許多追隨/憑弔大師的旅人,在小丘廣場 Place du Tertre 與狡兔酒吧 Lapin Agile 這些過去藝術家工作與聚會的地點常可看到他們的身影。
今日的蒙馬特也由於電影與當代藝術家的帶動,在蒙馬特與周邊也產生了許多新的景點。像是「艾蜜莉異想世界」中的Les Deux Moulins café、紅磨坊和愛之牆等等。
我雖不是每次來巴黎,都一定會去蒙馬特。但不知是這裡巷弄間流散出的藝術氣息,還是偶爾瞥見的山下巴黎市景,只要有到蒙馬特,總是讓我心曠神怡。推薦大家在下午時分來走走,並在黃昏時坐在聖心堂前的台階,細嚐巴黎的美好。
▌更完整的呈現旅行時刻
最近我除了在Instagram上分享旅行攝影作品外,也開始分享一些拍攝當下的短片與空拍影片,希望能夠更完整的呈現我所到訪的地方,歡迎大家參考我的Instagram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wilhelmchangphotography/